游客发表

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

发帖时间:2025-07-05 08:27:32

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  荀子(約公元前313年-公元前238年),名況,字卿,華夏族(漢族),戰國末期趙國人 。著名思想家、文學家、政治家,時人尊稱“荀卿”。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,因“荀”與“孫”二字古音相通,故又稱孫卿。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,後為楚蘭陵(位於今山東蘭陵縣)令。
 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,在人性問題上,提倡性惡論,主張人性有惡,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,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。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‘性善論’比較,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。
  世係
  《元和姓纂》載“晉有荀林父生庚裔荀況”,而關於春秋時期荀氏的記載見於(桓王)十三年(公元前678年)“晉曲沃滅荀,以其地賜大夫原氏黯,是為荀叔”。《左傳》僖公九年《傳》正有“荀息”亦稱“荀叔”之文,所以原氏黯即為荀息,被封荀國故地以地為姓。
  荀氏的傳承為荀息生逝敖,逝敖生荀林父,荀林父曾為晉國中行將,故後裔別為中行氏,林父生荀庚,庚生荀偃,偃生荀吳,吳生荀寅。荀寅在與趙鞅的鬥爭失敗後,中行氏族人為了避禍,又紛紛改回荀氏,這就是趙國荀氏的由來。
  遊學
  司馬遷所寫的《史記・孟子荀卿列傳》記錄了他的生平。荀(x㺮)子於五十歲(有學者認為傳抄時誤將十五改為五十)。始來遊學於齊國,到襄王時代“最為老師”,“三為祭酒”。後來被逸而適楚,春申君以為蘭陵令,春申君死而荀卿廢,家居蘭陵,韓非、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,亦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,使曆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,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國曆史上受到許多學者猛烈抨擊。
  荀子是第一個使用賦的名稱和用問答體寫賦的人,同屈原一起被稱為“辭賦之祖”。
  入秦
  他曾入秦,對秦國政治予以肯定,說“秦四世有勝,數也,非幸也”,同時又對秦國重視刑法吏治,輕視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為然,謂之“縣之以王者之功名,則倜倜然其不及遠矣”。
  荀子又到過趙國,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麵前。最後老死於楚國蘭陵。他曾經傳道授業,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――韓非、李斯,漢初政治家、科學家張蒼均為其門下高足。著作集為《荀子》(唐代楊�為其作注),因為荀子受曆代學者的抨擊,其注者不多。直至清-據學興盛,注釋校訂者才增加。現代研究荀子的學者也較古代為多,包括清代王先謙,民國時代的梁啟雄(梁啟超胞弟)。清末學者譚嗣同,在他的《仁學》中這樣評價:(中國)二千年來之學,荀學也,皆鄉願也。晚年的代表作有《勸學》。
  帝術
  《史記》記載李斯“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”,荀子的“帝王之術”,通過李斯後來的實踐,體現出來。北宋蘇軾在《荀卿論》中說:“荀卿明王道,述禮樂,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。”
 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,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,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。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,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“外王學”。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,形成了富有特色的“明於天人之分”的自然觀、“化性起偽”的道德觀、“禮儀之治”的社會曆史觀,並在此基礎上,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。
  “明於天人相分”的自然主義天道觀
  天、天命、天道的問題一直是先秦時期各家關切的問題。殷商西周時期,“天”、“天命”是被作為人格神看待的。到了孔子,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,孔子主要借親親之情論仁德,而視天命為一種盲目的主宰力。孔子之後,其弟子和後學力圖使“仁德”、“心性”“天命”得以貫通,這一方麵是要使“仁德”、“心性”的追求獲得存在論的支撐,另一方麵又將“天”、“天命”、“天道”義理化、價值化。荀子有取於道家在“天”、“天道”、“天命”上的自然觀的成分,然而它的理論宗旨卻不在於走向自然主義,而在於凸現“天人相分”,然後以“天人相分”為基礎,建構自己的“人道”學說。
荀況荀子相關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中國最有影響力的100位曆史名人 (第48位)
人物關係:
學生: 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韓非 (前280~前233) 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張蒼 (前256~前152) 西漢開國功臣 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李斯 (前280~前208)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學家和書法家
相關院校:
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稷下學宮
同年(公元前238年)去世的名人: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春申君黃歇 (?~前238) 戰國四公子 湖北省荊門沙洋縣 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�� (?~前238) 中國古代十大太監 河南省焦作市 荀況荀子簡介資料(個人簡曆圖片)楚考烈王熊完 (前290~前238) 楚國國君 湖北省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随机阅读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

友情链接